Monday, October 29, 2007

[原创]我们的社会应当给老人免费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

文章提交者:鲫鱼湖 加帖在 原创评论 【凯迪网络】 http://www.kdnet.net今天早晨碰到一件非常郁闷的事。不到7点,我上了辆无人售票的702公交车。上车的还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婆。老太婆刚刚坐下,司机就对老人说投两块钱的币。老人一边举了举手中的“老年证”一边说“我有老年证”。司机丢出硬梆梆的话:“有老年证也没用。702是专线车。不优惠。这是规定。快投币。”老人没有投币,仍然坐着。司机吼道:“不投币就下去。坐其它的车。”老人说只有这路车到。司机却不管,硬是在下一站把老人赶下了车。老人颤颤微微地下了车。司机是个女的,年纪也不轻了,至少过了40岁。还过上十年的光景她也要退休,成为老年人。不管怎么说,她都终究有一天要成为老年人的。她怎么一点同情心都没有,硬是将可以做她母亲的老人赶下了车呢?不就是少付了两元钱吗?这个女司机的做法固然不近人情,并且可恶。但是,她只不过是为了饭碗问题在执行着规定。老人不能凭“老年证”免费乘坐专线车车,其主要责任在这个规定。我不明白,怎么要制定出这样极不讲人情又不讲道理的规定。既然老人凭“老年证”可以免费乘坐公共汽车,那么所有的公交车都应该向老年人免费(不应该是持有“老年证”的老人。难道只有“老年证”才是老人吗?)。为什么要作出这个限制性的规定,专线车就不允许持有“老年证”的老年人乘坐呢?这有什么道理呢?难道制定这个规定的人会长生不老吗?或许他们老了之后,有专车出行吧。诚然,允许所有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区内的公共交通工具,公交企业在经济上要造成一定的损失。但是这个损失是必须的。公共交通毕竟是公用事业,它必须承担起一定的公益责任。当然,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担当起主要的责任,给公交企业予以足够的财政支持。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老年社会。而且老年人越来越多。如何让老年人“老有所养”、“老有所乐”是摆着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紧迫和十分重要的大问题。“老有所养”和“老有所乐”,我想不仅仅是解决老年人的衣、食、住这些基本生存问题,还应该解决老年人的行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问题,应该让老年人出行方便。我以为,像老年人乘坐公交车、上公园、图书馆、展览馆等都应该免费。社会有责任向老年人免费提供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。向老年人免费提供公共服务的程度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。记得在重阳节的那几日,尊老爱老的活动热热闹闹,老人们享受着社会的关爱。这种对老人的关爱,应该在一年三百六十五日,应该是方方面面,应该是让老人得到切实的实惠,应该让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……

Wednesday, October 17, 2007

全国艺术基金真是太好糊弄了!

 全国艺术基金真是太好糊弄了!
  无言
  前几天到书店里去,看到某位名人主编的《清代戏曲发展史》(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),上下两册,92万字,洋洋巨制,装帧也颇为精良,扉页还印有“此项目为全国艺术科学八五规划课题”。笔者十分欣喜,虽然觉得售价98元有点贵,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买回家。
  一回到家,连忙拜读大作。但越看越气愤,觉得这98元钱花得真冤!用“错误百出”来形容,实在是太小看她。用红笔边看边圈,满纸鲜艳,耀人眼目!本想把书一扔了事,但觉得钱花得实在太冤,因而摘录一二,希望他人不再叫冤。文中摘出该书第20页、第22页中错误,以免他人告我诬蔑。
  一、第20页:
  该页正文26行,注释二条,错误如下:
  1、正文第3行:“只有别号而存有传奇者,如惕三道人《云石会》,”
  按:《云石会》的作者名包燮,字惕山,号惕山道人。可见作者连最基本的一些著作,如《明清传奇综录》、《中国曲学大辞典》都没有读过。(计1处错误)
  2、正文第10-11行引用了郭棻《蚺蛇胆原序》中文字:
  原引:“今有《后疏》一折,借黄门口吻,指前代弊政,缙缋陋习。”
  按:查作者所引的《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》第1524页,原文应为:“会有以《后疏》一折,借黄门口吻,指前代敝政,(扌晋)绅陋习。”(注:括号中为一字,电脑无此字)作者所引文字共20个,错4处,共5字。(计4处错误)
  3、正文第14行:“孙郁反映李隆基和杨玉环故事的《天宝曲史》。”
  按:此句不完整,中学生也知道是病句。(计1处错误)
  4、正文第15行、第17行:“《千忠戳》”
  按:应为《千忠戮》。(计2处错误)
  5、正文第20行、第21行:(指《千忠戳》中“收拾起大好河山一担装”一段唱,《长生殿》里“不提防余年值乱年”一段唱)
  按:《千忠戳》,应为《千忠戮》。“收拾起大好河山一担装”,应为“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”。“不提防余年值乱年”,应为“不提防余年值乱离”。(计3处错误)
  6、正文第23行:引文中“郁积其无聊不平之慨于胸”,原文为“郁积其无聊不平之概于胸中”。(计2处错误)
  7、正文第25行:“而我之性情,而盘旋于纸上,”
  “而盘旋于纸上”句前漏引“爰借古人之性情”八字。(计1处错误)
  8、注释1:郭棻《蚺蛇胆原》
  按:应为《蚺蛇胆原序》,漏一字。(计1处错误)
  本页至少有15处错误。
  二、第22页:
  该页正文26行,注释3条,错误如下:
  1、正文第三行:“《瑶公梦》、《玄地成佛》”
  按:应为《瑶台梦》、《立地成佛》,错二字。(计2处错误)
  2、正文第4行:“清代前期文人剧作的杂剧演出,已较为稀少,主要以文人创作的传奇演出为主。”
  按:“清代前期文人剧作的杂剧演出”,据后文,应为“清代前期文人创作的杂剧演出”。(计1处错误)
  3、正文第12-13行引文:“传奇至于今,亦盛也”,“惟欲新人耳目上”。
  二句原文为:“传奇至于今,亦盛矣”,“惟欲新人耳目”。错一字,衍一字。(计2处错误)
  4、正文19-21行,原文引用了孔尚任《桃花扇凡例》语:
  每本传奇,每一长出,例用十曲,短出例用八曲。优人删繁就简,只用五六曲。去留弗当,辜负作者之苦心。今于长折,止填入曲,短折或四或六,不会再一同删故也。
  按:此段引文,作者只注《桃花扇凡例》。作者喜引的《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》第1605页文字为:
  各本填词,每一长折,例用十曲,短折例用八曲。优人删繁就简,只歌五六曲,往往去留弗当,辜作者之苦心。今于长折,止填八曲,短折或六或四,不令再删故也。
  按上面文字,计有8处错误。
  5、正文第21-22行:“杨恩寿《词余丛话》转录和肯定了孔尚任这段精彩论述后,”
  按:杨恩寿《词余丛话》并未转录上面所引全文,录止于“作者之苦心”。(计1处错误)
  6、正文第24行:“庶成真目”
  按:原文为“庶成真面”。(计1处错误)
  本页至少有15处错误。
  不想再引他页,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看!!
  三、颇有感想
  这样胡编乱凑而成的书竟是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成果,不知规划办是如何把关的。
 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评审,就本人来看,随意性很大。前两次课题中,某纪念馆的某某、文化部的某某,在清华电子检索期刊中未见一篇署名文章,获得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;某位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,没有一篇前期成果,竟也获得了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;有些课题,他人专著都出了多本,竟然也能立项资助。
  请问各位评委:
  你们的标准是什么?
  你们乱扔国家的钱,于心是否有愧?
  你们是否想过没有研究能力的人不但浪费了国家的金钱,还会误导读者,还可能毁坏研究资源?

Wednesday, October 10, 2007

知识分子的品质

南风窗 2007-10-05 如今,要对知识分子群体作出范围明确的界定,即使不是不可能,也将是十分困难的。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科进士们鱼贯而入的情景,欣喜地说:“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!”皇朝时代的知识分子就是指这些奋力博取功名的读书人,他们把服务皇朝作为毕生目标。及科举废除,读书与做官拉开了距离,同时,知识分子与官府也拉开了距离。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不断增强,他们对政治权威已不再言听计从。就是在50年前,把有知识的人称为知识分子仍然不会发生理解上的困难,也大体上是准确的,但到了今天,在大学教育已开始普及之后,再用旧的标准定义知识分子,作为一个概念它就太宽泛、太笼统了。但是,人们仍然毫无困难地沿用知识分子的概念,它依然是一个确有所指的概念,尽管没有用清晰的语言去界定其范围。人们在使用它时,是指这样一个人群,他们立足于自己的专业所学,对社会责任有所担待,对历史进步有所推动。很多人最容易想到的知识分子的典范,就是鲁迅和胡适这样的人物。不能以当权与否判断一个人是否知识分子。没有人会否认,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是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,而同样是总统的萨达姆,则很少有人会把他与知识分子联系起来,虽然他并不缺少“知识”,既写小说又写诗。知识分子群体的特征依然鲜明。把知识分子的概念理解为对知识的掌握,不如把它理解为一种品质,用独立的精神,实事求是地探索真理的品质。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,表达了求真的最高境界。对道的热爱和探求,与任何功利目的无关,超然于物质利益之上而不患得患失。掌握真理带来的愉悦和满足,不屈从于现实中的恐惧。从这个角度看,知识分子的标志之一在于他有无精神的独立。他是把自己的思考建立于事实之上,还是建立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之上?他是勇敢地迈出步伐,独立行走,还是由于懒惰和怯懦,必须依赖保护人的摇车?他如果没有摆脱精神依附,即康德所说的不成熟状态,就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。知识在本质上不是书本展示给我们的现成结论,知识的本质是发现,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,人们才拥有更多发现的可能。因此知识分子在本质上也不是熟知现成结论的人,知识分子要发掘未知事物,探求蕴藏在事物之中的原则,揭示假相背后的真相。教育的目的,就是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能力,教育如果停留在向学生强行灌输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和“真理”上,根本就是反教育的。它不是培养能对社会负责的知识分子,至多是在批量生产零件式的个体。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最大责任,是向人们展示更好的生活前景,这也是知识的价值所在。他们可以是思想家,也可以是行动者。作为思想家,他们用自己的思想之光,给正在路上艰难行走的人们增添信心;作为行动者,他们不是为行动而行动,而是践行自己的思想。中国在20世纪初出现了一批人格高大、品质卓绝的知识领袖,他们既是忧国忧民的思想者,又是不屈不挠的行动者,孙中山、黄兴、宋教仁、蔡锷、蔡元培等等,优秀人才如此集中,并同时站到了时代潮头,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。他们真诚地追求和献身民主事业,使这段短暂的历史成为中国最有希望走上民主道路的时期。孙中山矢志共和,努力实行天下为公的理想;宋教仁意气风发,志在议会民主,拒绝袁世凯许诺的高官厚禄,领导国民党取得了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;黄兴和蔡锷在一个军阀林立、军队为王的社会,主动放弃兵权,为军队不干预政治作出表率。不幸的是,我们这个民族注定要继续在苦难中挣扎下去,它让阴谋诡计战胜了卓越不凡,让血腥暴力击碎了良心和真理。民主英雄名虽就,却功不成。后来人常以实用的、权谋的观点轻薄地指责他们天真,不懂国情,这是对民主理念的亵渎。这些只能理解权力的人,不但缺乏对伟大高远的心灵的理解力,他们也不懂得,真理的价值和魅力,往往不在于取得眼前的一时胜利,不在于成功夺权,而在于为人类世界指明希望和出路。拒绝投机,拒绝不择手段搞垮对手,拒绝表面胜利的诱惑;民主的果实只有用民主的方式才能得到,这正是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。对民族而言,他们失败的地方,也是他们最辉煌的地方。今天,他们坚持理念的精神比他们的思想对我们有更大的启迪意义,我们仍需时时回顾这份遗产,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和精神力量。

Monday, October 01, 2007

阮思余:提高首付比例岂能有效抑制楼价?

阮思余:提高首付比例岂能有效抑制楼价?

[ 作者:阮思余 | 转贴自:《新快报》 | 点击数:16696 | 更新时间:2007-9-28 | 文章录入:1 ]

9月22日,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冯科先生在贵报发表《提高首付将有效抑制楼价》评论文章,指出,为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,央行将出台提高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到四成,商业用房首付比例由目前的四成提高至五成,而首次购房和二手房购买并不受此规定的限制,这一规定改变了以往单独的片面的从供给的角度进行的失败的调控,因为它是从需求的角度抑制了购房人的能力。因而这一做法无疑将是十分有效的。

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这种简单化的观点。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是,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?主要原因在哪儿?如果我们在没有搞清楚这一问题的真实原因之前,只要政府出台一个措施,就简单论证其将有效抑制楼价,那将是十分荒唐、也是十分悲哀之事!

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往往不在于简单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。仅举一例予以说明。2001年的时候,内地某市区房价仅售1000—1500元一平方米,卖了一段时间效益不好,当时浙江商人准备从此撤资,也就是降低价格售楼。当地市政府为了保持楼市的繁荣,向开发商承诺,不到两年房价将涨到3000余元。结果印证了地方政府的“英名判断”。此后该地楼市一直很旺。保持了地方政府所预想的“繁荣楼市”。

这说明了什么问题?是供给与需求所能解释的吗?诚然,非也。当前房价居高不下,近年中央政府出台的相关抑制楼价的文件还少吗?管用吗?为什么不管用?问题的根源在哪儿?

由此看来,我们的房价问题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,更多的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。如果地方政府在此问题上不能够有效作为,不管中央政府出台多少政策,如何提高首付,恐怕都将无济于事。在分税制之下,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大力开发房地产市场无疑是一个可以让其大捞政绩、大获油水、也是让其大获其利之举。相比房地产而言,其它的行业恐怕都无此优势。

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已经超出了经济问题的范畴,而延展至政治问题吗? 恐怕亦是非也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就是打着市场化的招牌,不断升值,再升值,继续升值,持续升值的。这中间,地方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。诚然,这一源头必须追溯到90年代末期中央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化的政策。这不是政治问题,是什么问题?

不少开发商的难处现在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。他们怨声载道,因为他们成了替罪羊,毕竟他们的不少收入被地方政府给拿走了。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,他们又不得不提高房价。地方政府对此则漠不关心。我只要能够保持我那份收入就可以了。至于高房价和我没有关系。反正我又不用自己掏钱买那么高的房子。

当前的尴尬在于,这种市场化的进程是不可逆的。最近一段时间,如果我们这样假定,不是每个地方政府都在助纣为虐(促进房价飙升),就算有些地方政府想控制房价以获得另一种政绩,恐怕亦是很难之事。因为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转轨迹。这就是市场经济是一个固有的排斥外在干预的自我调节系统。

既然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有着如此特殊之关系,岂能通过简单的提高首付就能有效抑制房价?因此,问题也就没有那么简单。退一步讲,如果能够抑制房价的话,那也只能抑制那些中小投资者。问题是,中小投资者占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比例有多大?他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飚升价格有多大影响?

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买家,提高一层首付无疑是杯水车薪。其影响实在不大。更何况现在的房地产投资大多都是异地投资,即有钱人在经济相对其所在地而言较差一点的地方投资。台港商人在大陆投资买房,沿海地区在内陆投资买房,东部地区在西部地区投资买房就是明证。如此情形,提高一层首付,影响更是不大。
同步带 三坐标 wordpress主机 普陀山旅游 新疆旅游 三清山旅游 张家界旅游 黄山旅游